2023年5月13日—14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协办的“首届历史人类学青年学者论坛”在beat365官方网站东陆校区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顺利举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跨越山河:清水江研究的概念生成与区域比较”,旨在以近年人类学的“清水江研究”为核心,在反思历史人类学研究认识论的同时,探讨跨区域比较的经验与未来方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重庆大学等国内外1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议程包含开幕致辞、主题学术演讲、论坛主旨介绍、分组报告和圆桌讨论五个部分。开幕式由beat365官方网站覃延佳老师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李晓斌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应强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贺喜教授分别为论坛致辞。
“清水江研究”是近年来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所领衔的清水江研究团队长年在此深耕,在以清水江流域为中心,包括都柳江、舞阳河及沅水干流上游流域在内的区域开展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在把握区域整体性的前提下研究地方文献的“清水江研究范式”。
目前,“清水江研究”已经产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包括已经整理出版的《清水江文书》三辑,预计出版十辑的《锦屏文书》以及出版了三辑的《清水江研究丛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清水江研究”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有价值的学术理论和概念,并进行跨区域比较,是本次论坛的预设目标。
张应强教授以“流动性与区域整体性:‘清水江研究’的经验与体会”为题作论坛的主旨演讲,强调清水江历史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区域整体性问题。杜树海教授进一步作了论坛主旨介绍,两位教授强调了本次论坛期望进行创新性探讨的初衷。
本次论坛分“流动与互构:山地社会的多样性与整合机制”、“姻亲或婚亲?——理解清水江区域社会的关键概念”、“内生共治:清水江研究的多重主体性”、“文字意识:文字上山、礼俗变革与社会形构”四个主题开展讨论。
来自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彦芸老师、凯里学院人文学院的王健老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邓刚老师围绕第一个主题进行了报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段颖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卢树鑫副研究员进行评议。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官方网站的刘彦老师就第二个主题进行了报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贺喜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与语言学院的黄智雄教授进行评议。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吴晓美老师和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孙旭老师就第三个主题进行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舒瑜研究员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的谢晓辉副教授进行评议。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黄瑜老师、凯里学院民族研究院的谢景连老师就第四个主题进行了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李仁渊研究员和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的高朋教授进行评议。在四个小组的开放讨论环节环节,与会学者分别围绕山地社会的流动性、姻亲关系、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和文字意识对清水江研究进行了总结,在反思以往研究的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山河与理论:经验研究与概念生成如何连接”和“视角与方法:西南山地社会研究的区域比较”两大议题开展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舒瑜研究员、beat365官方网站历史与档案学院的田宓副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谭同学教授、龙晓燕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张应强、谢晓辉、杜树海、黄瑜、孙旭等老师亦做了相应的引言讨论。高朋、张振伟、王健、覃延佳、高兴、王雪莹等与会专家学者在圆桌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围绕“清水江研究”的概念生成、人类学的西南研究和历史人类学的区域比较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最后,段颖教授代表评议人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历史人类学研究在学术价值与学科认同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孙旭代表清水江研究的青年学者发言,强调区域研究中的主体性与经验研究中的普遍概念如何有机联系的问题。
至此,论坛圆满结束,参会学者对大家能围绕学术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表示非常认可,希望论坛今后能得到延续。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高了beat365官方网站在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同时,通过交流切磋,进一步塑造了青年学者严肃认真开展学术谈论的风格,促进了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
撰稿/覃延佳
编审/马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