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三下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校:beat365官方网站
学 院:beat365官方网站
年 级:2020级
时 间:2021年9月
带队教师:张海、李晶
学生姓名:高瑜蔓,杨程琳,梁兆哲,向晓琪,李慕菲
2021年9月5日
调研概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扎根中国大地,体察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beat365官方网站2020级本科生高瑜蔓、李琳、梁兆哲、邓渝、杨程琳、孙祯、李慕菲、向晓琪积极申报2021年春季学期beat365官方网站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项目。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深入人民群众了解其如何进行产业选择、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2021年9月2日——2021年9月4日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针对哀牢山区失地山村的产业选择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由于疫情原因,原定为期五天的全队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在线下正常开展,因此团队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临时调整计划,缩短调研时间,采用文献研读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跨文化比较法并结合“本地学生线下实践+外地学生线上‘云实践’”的新形式开展调查,并获得南达上海新村这一独特的哀牢山区失地山村关于其产业选择的不同看法与探索实践的一手资料,并参观学习与其邻近的水塘社区、曼哈社区等村寨社区进行失地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南达上海新村的进一步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凝青春力量、研乡村产业、传民族精神
——哀牢山区失地山村产业选择机制研究的调查报告
作者:高瑜蔓,杨程琳,梁兆哲,向晓琪,李慕菲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村的撤并搬迁问题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之中。除了村中空心房较多、生活环境较严峻、多存有同一经济发展或是战略性目标规划等易地搬迁的一般情况外,哀牢山区仍有一些村寨撤并搬迁是由于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如南达上海新村这类村寨在新居住地并未分配到农田进行耕种,村寨周边又缺乏较大规模连片的平整土地。如有耕种需求,仅能前往数公里、数十公里的原居住地进行耕作。针对这类型失地山村的产业选择机制的研究,对哀牢山区失地山村的模型建立以及对该类乡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对产业进行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本篇调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调查环境、调查内容、实践感悟和结语,调查内容囊括调研目的与方法、现状问题、政策建议、调研情况四个模块,以调研情况为主。本次调查历时3天,以种植业为主、彝族、傣族与汉族占主体、较为典型独特的“失地山村”——上海南达新村为着眼点,运用文献研读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跨文化比较法、等方法,意在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失地”山村的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
关键词:失地山村、产业选择、乡村振兴、文旅结合、电商
调查环境
调查时间
本次田野调查从2021年9月2日至2021年9月4日,共持续三天,辗转六个田野点。其中,2021年9月2日全天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南达上海新村先展开对当地“失地”后产业选择的调查,并关注该村产业发展状况。2021年9月3日至2021年9月4日到同为“失地”乡村的同镇的水塘社区、邻镇的曼哈社区、平寨社区调研其产业选择的异同,除此之外,还将目光聚焦于与南达上海新村发展共同产业的当地先进企业的产业规划与生产运作流程,学习其先进经验。2021年9月4日启程返回新平县,结束田野调查工作。
(二)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共有六个田野点,第一个田野点是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的南达上海新村,主要探求居住地缺乏可利用农田的“失地”山村的产业选择机制,以及对产业发展的看法;第二个田野点是位于新平县水塘镇的水塘社区,主要借鉴学习该社区脱贫攻坚厂的产业发展机制。因两个村寨均种植核桃,有可供南达上海新村借鉴学习的实践经验与实用价值;第三个田野点是位于新平县戛洒镇的曼哈社区,曼哈社区是新平县农村撤并搬迁后产业选择发展的先进示范社区,其特色的文旅结合产业、电商产业,都对南达上海新村往后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个田野点是位于新平县戛洒镇的平寨社区,该村主要居民为傣族,对于该村发展的产业选择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可与以汉族为主的南达上海新村的产业选择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产业选择的异同;第五个田野点位于新平县戛洒镇的褚橙庄园,褚橙是同类型商品的领军者,各类型产品销量极高。并且新建成的褚橙庄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形成以褚橙庄园为依托,这里建成集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对同为种植冰糖橙的南达上海新村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价值;第六个田野点是位于新平县水塘镇的西南片区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为买卖生猪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对以养猪为支柱产业的南达上海新村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与养殖供需平衡提供最新的市场资讯,可供参考借鉴。除特殊说明外,将把六个田野点的调查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说明“失地”山村产业选择的发展形态。
调查内容
调研目标与方法
调研目标:
1.研究南达上海新村产业选择机制、产业出现机制、产业成长机制,聚焦于该村产业选择的困境与对策。
2.学习邻镇庄园先进农业发展经验,为该村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模式学习。
3.与当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相配合,共同助力南达上海新村新发展。
4.与村民共同探究如何将南达上海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同探索该村产业选择、乡村发展新道路。
调研方法:文献研读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跨文化比较法
现状问题
南达上海新村三个原始小组都是外迁至此,皆缺乏基本农田。由于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多重因素,回乡耕种始终未能实现,因此“无地可耕”是南达上海新村最主要最独特的特征。
在近20年来,南达上海新村曾尝试过多种产业,如甘蔗种植、核桃种植、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冰糖橙种植等,目前尚未找到可供南达上海新村稳定发展的主导产业。
调研结果
该部分将会按照六个田野点不同的实际情况与产业选择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南达上海新村的产业选择
南达上海新村,全村共144户,建村至今19年。2002年8月14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发生泥石流,8月17日发生特大泥石流,伤亡惨重。水塘镇周边的新房子、麻栗树、大田三个小组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原住地惨遭冲毁,于是政府决定在现在南达上海新村现址实现三村合并,建立新村。由于上海市捐赠建村资金200万余元,承担绝大部分的建村费用,故取名为“南达上海新村”。
由于该村三个原始小组都是外迁至此,皆缺乏基本农田。由于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多重因素,回乡耕种始终未能实现,因此“无地可耕”是南达上海新村最主要最独特的特征。
在近20年来,南达上海新村曾尝试过多种产业,如甘蔗种植、核桃种植、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冰糖橙种植等,目前尚未找到可供南达上海新村稳定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预调查得知,南达上海新村先前或目前仍在进行的产业情况如下:
甘蔗种植:由于缺乏基本农田,并未成规模化种植。由于牲畜、车辆难以进入种植区田埂,因此甘蔗成熟后皆由人力背回村再进行统一运输。由于戛洒、漠沙等镇平地地区开展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交易价格逐渐压低,而该村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偏高,因此甘蔗种植难以开展。
核桃种植:该村在核桃市价理想的时候进行成片核桃种植,但核桃树从种植到长成结果需要几年的周期,并且核桃采摘需要人力攀爬到核桃树上人工敲下核桃、去壳、清理残渣、烘干、统一转载运输等一系列较为复杂、所需人力较多的生产流程,又遇2013年、2014年核桃价格大幅度降低,成本比起售价,入不敷出,因此,核桃种植在该村也无法继续开展。
养殖业:该村是养殖大户,基本家家养殖,主要以养猪为主,家家户户稳定在30-40头生猪养殖。在最初的乡村规划中就有猪圈的设计,因此近五六年来养猪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村民通过养猪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但是猪肉价格仍受价值规律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因此2021年选择继续像往年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养殖业也亟需改进。
冰糖橙种植:受褚橙带动,新平县冰糖橙市场销售量良好。该村村民会前往附近的冰糖橙种植基地进行打工,小部分村民自己承包土地进行小规模的冰糖橙种植。由于知识水平与生产技术有限,只能从事浇水、施肥等基础工作,工资在10元/每小时,难以继续在原有水平上提高生活水平。
在2021年9月2日,我们前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南达上海新村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活动。乘车进入到该村的途中发现,村口、家门口、公路上都很少有村民的身影,在停车场边的长椅上遇到了第一位受访者,是位年龄在六十岁左右的大爷,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大爷便主动给我们分享上海新村的产业发展状况。据他介绍由于是三个小组搬迁到此地,除却围绕村子外围的一圈公路外,缺乏其他连接成片的平整土地,村民们难以在新居住地开展新的产业,因此需前往原居住地进行耕作,最近的小组距离现居住地4公里,最远的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路途较为遥远,大部分村民需骑摩托、驾车前往。该地的产业主要分为养猪、种核桃、种冰糖橙、种茶四种,少部分村民种植芒果、黄草(一种中药材),村里村民很少的原因就是村民都去山上打核桃、收核桃了,整个核桃收获期一个月左右,距9月2日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忙碌。大爷还提供了上海新村目前的情况:村中40岁以下的大部分都去镇上、县里打工,留在村中的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小孩上小学需前往南达村委会,上初中需前往水塘镇,上高中、职业技术学院需前往新平县,在南达上海新村村中并没有很好的教育条件提供给孩子们,家长接送孩子较为麻烦,陪伴孩子时间也较少。
随后,我们与该村的兽医、小组长、小卖部老板及其他村民深入了解该村产业选择状况。他们表示,如果精细计算,今年其实是没有收入的。南达上海新村基本家家种核桃,就去年收入情况来看,每户少的可收入几百元、一千元左右,种植面积较广的可收入10000多元。但其实真实收入并没有上述情况那么可观。因为核桃青果售卖市场价为1.3元/公斤,由于核桃采摘需要力量与技巧,因此除了村民自己采摘外,还会请工采摘,工时费为100-150元/天,整个收获期结束平摊到1公斤青果需花费1元左右,虽有老板定期到村中收购,免去一部分运输费,但再算上自家人的人工费、农药费、前往原居住地的油费等等,其实所剩无几。
(a.拍摄于2021年9月2日,团队成员在小卖部门口与村民交谈。)
除了种核桃,养猪也是该村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的产业活动,兽医曾说“农村哪有不养猪的,就是养的多或者养的少罢了。”据村长介绍,少的每户养殖20—30头,多的可到达上百头,村中有一户在村外承包土地进行生猪养殖,养殖规模多达1000多头。去年生猪价格很高,村民都有较为可观的收入。随着市场价值规律,生猪价格逐渐回落,在猪价高时买入猪仔的人家由于价格落差肯定要赔本。自家繁殖的生猪各种成本累积起来需12元/公斤,但目前生猪收购价格仅为13元/公斤,品类较差的生猪收购价格近为7-8元/公斤,多养一头生猪一天的饲料费在4元左右,因此村民通过生猪交易,基本能保持收支平衡,实际收入较少。并且由于当地缺乏可拓垦可利用土地(德康公司要求每个养殖单元需有6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很难与新平县较大的德康养殖公司合作提高农民收入。
再加上村中种植茶树、冰糖橙的额村户不多,冰糖橙多为承包土地种植,市场交易价格波动较大,经常出现橙子品质好但交易价格低的“亏本”情况,有一定的种植风险;而茶树种植多为“核桃+茶树”套种模式,且种植品种较多较杂,茶叶偶尔会受到核桃汁水的浸染,味道偏苦涩,交易价多为20-30元/公斤,但优质的茶叶如普洱茶交易价可高达300-400元/公斤,因此南达上海新村村民今年的收入情况较为堪忧。
(b.拍摄于2021年9月2日,线下实践团队成员与村民合影。)
对于失地山村未来产业选择与规划,村长和村民都共同表示,由于居住地周边缺乏再开发利用的土地并且原居住地较偏远,南达上海新村未来的产业规划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要提高村民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还需从提高农产品产值入手,如通过深加工、电商平台扩大销售面、提高销售额来达到进一步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深入拓展、延伸的新选择、新发展。
水塘社区的产业选择
水塘社区主要为周边村寨由于易地搬迁、自然灾害两种主要原因搬迁而来形成的新社区。水塘社区辖10个居民小组540户、2431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104名党员。近年来,水塘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依托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两个亿元农业项目,深入探索“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建设作为产业强村、质量兴农的有利抓手,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齐心打造有特色、品质优、产得出、卖得好、叫得响的产业品牌。2020年,社区经济总收入3409.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09元,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5万元。
对南达上海新村来说,水塘社区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其扶贫车间——核桃加工厂的先进经验。
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从全镇40个小组迁来的115户建档立卡户,为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收入问题,2020年水塘镇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方式,积极引进企业建设核桃加工厂,就近就地吸纳群众就业,成为安置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为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水塘镇以核桃烘烤房、核桃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加工车间等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为重点,对扶贫车间功能进行了完善。近日,扶贫车间的核桃初加工机器投入试运行,由云南瑞乐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树冲按下加工机器的开启按钮,机器的轰鸣声便响彻整个车间,一颗颗饱满的小核桃,经过脱皮、清洗、风干、烘干、筛选等一道道严格工序后,核桃坚果果面干净,外壳自然黄白色。
据王树冲介绍,今年扶贫车间得到各级政府及部门大力支持,引进了一套核桃初加工机器,实现了脱青皮、清洗、烘干、分级、包装等一体化生产,可以日处理鲜核桃50吨左右,日产干核桃10吨左右,有效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益。
伴随机器轰鸣声,在不远处的场地上堆满了收购的鲜核桃,40多个工人正在剥核桃。据了解,因目前核桃初加工设备正在试运行阶段,再加上正直鲜核桃大量上市之际,所以车间又招了一部分工人剥核桃。而在扶贫车间打临工的大多是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李怀平是旧哈村南柯寨建档立卡户,已经搬迁到哪得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他被聘为核桃加工厂生产期间的管理员。李怀平介绍说,他在扶贫车间主要是喊工、管理工人,还有核桃进出货,每天的工钱是120元,遇到加班时候会到180-200元。现在车间每天用工40多个人左右,平均工钱100元。对他们来说,这个收入还是可以的。
(c.拍摄于2021年9月3日上午,村民们正在核桃厂剥核桃。)
近年来,水塘镇积极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让扶贫车间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主阵地,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扶贫车间的实践结果也为南达上海新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提供了思路,在生产分散、村民疲于应付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探索集体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做大产业体量,从而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d.拍摄于2021年9月3日,团队成员与水塘镇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2021年,水塘社区将推进“互联网+”助推农业化发展,打造农、旅、康养结合体,持续带领党员群众接力奋斗、久久为功,奋力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实现绿色富饶的水塘社区。
曼哈社区的产业选择
新平县戛洒镇曼哈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社区,共安置586户2196人,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安置及建设过程中,戛洒镇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既着眼当下,又放眼未来,不仅兜住了搬迁群众的民生底线,更筑牢了搬迁群众的幸福之基。
错落有致的傣式建筑配套鲜花绿植、广场、水景观,作为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新平县戛洒镇曼哈社区既有傣族风情,又极具现代气息。
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曼哈社区“民族团结、生活富裕、美丽秀雅”新区建设快速推进,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
2021年9月3日下午,本团队前往曼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据社区负责人介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社区,曼哈社区共计安置5个村49个村民小组的586户2196人。曼哈社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还把扶贫车间设在了家门口,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群众务工、创业保驾护航。同时,依托网格,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做到攻坚有人领、发展有人带、办事有人管,不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工作。
曼哈社区还精心设计了文旅结合的特色发展路线,依托哀牢山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以及戛洒特色美食(牛肉汤锅、傣味)等设计符合现代大众需求的旅游项目,增加居民收入。曼哈社区还为居民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投放至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并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管理,开创了一条“美丽乡村”发展新道路。
(e.拍摄于2021年9月3日,团队成员与曼哈社区负责人合影留念。)
而从目前的南达上海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形势来分析,种植业较多较杂阻碍其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何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体制和环境等因素发展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与推广,是南达上海新村产业发展可以考虑到问题。
平寨社区的产业选择
平寨社区现有农户365户,共1520人,是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1494人,彝族4人,其他民族22人。农业人口总数为1485人,劳动力843人。与先前三个田野点不同,平寨社区的居民并没有经历过搬迁,世代生活在这里。
2021年9月3日,走进了戛洒镇平寨社区。一进村口,“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石碑便伫立在村口,“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标语鼓舞人心,仿佛平寨居民近几十年的努力拼搏的画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平寨社区的广场上见证了十多位傣族妇女一同纺织的场景,与妇女们身后的壁画相映成趣,体验先前从未体验的纺织文化,感受到民族团结发展的磅礴力量。
(f.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村民在平寨广场上共同纺织。)
平寨社区最值得南达上海新村学习的除了发扬自身独特文化之外,还有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花腰田间”。围绕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新平县进一步加大花腰傣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在戛洒镇最大的花腰傣聚居村寨平寨社区平寨小组建设集居住、生产、传承、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花腰傣传统民居民俗传承项目“花腰田间”,以项目带动平寨村和南恩河沿河旅游。
走进戛洒“花腰田间”,一幢幢土掌房错落有致,它们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还原了花腰傣传统土掌房的建筑特色。房前屋后,一棵棵古老的芒果树和各色花草点缀其间。稻田里,蜿蜒的田埂环绕穿行,宛如走进了一个自然古朴的花腰傣村寨。
(g.拍摄与2021年9月3日,团队成员正在参观“花腰田间”。)
对南达上海新村来说,如何像平寨社区一样找到本村创新性发展的独特之处,并结合周边可利用资源充分开发这一独特优势,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是南达上海新村未来仍需探讨研究的发展问题。
褚橙庄园的产业选择
褚橙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一张靓丽的名片,从2002年到现在,褚橙根植于新平这片沃土而历久弥新,不断释放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动能。
新建成的褚橙庄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其中,宾馆区、农家乐区、休闲垂钓区是建设的重点。 褚橙庄园分为两部分,山顶新楼可提供商务会议和接待高端游客,最多能同时满足80人住宿。山腰部分建设一个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店,每一道菜品都选自哀牢山山野沟渠之中。以褚橙庄园为依托,这里建成集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
褚橙庄园产业选择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理念。一是产业转型要打造精品。围绕创建高端冰糖橙基地,打牢“五个基础”,即选好场址、设施完备、注重规模、坚持有机、创新管理;二是产业转型要创新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竞争优势源于规模化、竞争优势源于标准化、差异化发展是出路、竞争优势源于高端化;三是产业转型要精准发力,即鼓励龙头引领、坚持政策引导、加快技术转化。
新平县提出把褚橙庄园打造成集餐饮文化、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会议接待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农庄。褚橙庄园规划主要以“地域风情、绿色生态、自然休闲、人文展示”为理念——充分利用褚橙庄园的口碑效应,倡导创业精神,把庄园建设成教育、学习、科研、示范基地。
(h.拍摄于2021年9月3日,图片上为褚橙庄园生产加工厂。)
从健全体系的角度来看,褚橙庄园为南达上海新村的产业选择与完善提供了借鉴。受褚橙带动,南达上海新村同样进行了冰糖橙的种植,只是受制于生产技术和村民知识水平,冰糖橙种植规模小且难以提高居民收入。而发展“庄园”模式则是向符合市场偏好的生态旅游方向转型,提高原有产业对本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水塘镇生猪交易市场的建设规划
近年来,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与新平和盛商贸有限公司在新平县水塘镇举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云南交易中心”签约仪式,双方就水塘镇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云南交易中心建设运营项目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水塘镇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云南交易中心的运营模式为“养殖户+互联网+买家”,养殖户和买家通过网上交易实现生猪买卖,降低了养殖户运营成本和风险。交易中心将依托交易平台,年内将完成相关区域的全面布局与沟通,实现交易的线上运作,2016年计划交易20万头,2017年计划交易60万头,2018年计划交易120万头,为新平县域生猪市场的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塘镇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云南交易中心以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为原则,共同开发生猪交易市场,为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养殖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再添动力。
而对于南达上海新村来说,水塘镇生猪交易市场给予村民交易平台,并且能够及时地向村民传递最新生猪交易资讯、提供最新政策信息,能够为南达上海新村支柱产业——生猪养殖提供极大的便利。
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2019)。本项目对南达上海新村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帮助当地村民进行合适的主导产业选择,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相关部门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有明确写到“撤并搬迁”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对农村的分类规划,要明确拆并搬迁和城乡融合的区域布局情况。因此撤并搬迁后农村在新居住地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生活水平亟需获得社会关注。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此间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表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坚决落实各类土地收益用于“三农”的规定。但对于现居住地周边缺乏可开发利用土地的南达上海新村来说,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闯出一条属于南达上海新村的独特道路需要重视与关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必须开展的八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工程对南达上海新村来说都是未来产业选择与发展绕不开的关键问题,适用于该村情况。
实践感悟
2020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 向晓琪
南达上海新村,入目的便是清新的绿色,虽然已过了立秋,但是盛夏的风景还未褪去,迎着满山的绿色,沿着绕村公路我们驶入了他们的停车场,一路上,并没有见到太多的人,停车场正好有一位老大爷,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便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发展情况,好在同行的是本地同学,语言方面没有什么障碍。得知了一些情况后,我们又相继询问了该村的兽医、小组长、小卖部老板以及其他村民相关情况,大致了解该村“失地”后的产业选择情况。第二天和第三天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其他几个地方。
与南达上海新村相比,其他几个地方可以说发展的非常不错,首先由于当地产业发展得当,劳动力没有大部分流失,房屋的建设也是统一布局,甚至可以说是小桥流水了。从面貌上看,也可以看出发展的不同。南达上海新村与这五个田野点相比,缺少了资金、技术以及大规模平整土地,可以说从先天条件就落后其他几个地方,同时,从该村几个产业发展的不景气来看,也有对市场掌握不当的原因,缺乏对市场走向的判断。
而产业的不景气,也导致教育的困难,孩子求学大部分要到较远的地方,而父母也要到其他地方去务工,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也就相应的不足。
经过商议,村长和村民都共同表示,由于居住地周边缺乏再开发利用的土地并且原居住地较偏远,南达上海新村未来的产业规划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李慕菲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居民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谈,得到了较书面材料而言更为细致的信息,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与此同时,将书本上的理论加以运用,简单分析,得出结论。
在深入曼哈社区过程中,发现当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商产业。虽同为易地搬迁社区,但那里居民的精神面貌与南达上海新村大为不同。各民族共同谋发展,这也为南达上海新村的发展模式提供了相应借鉴——发展教育,掌握技术,带动进步。
而平寨社区则倾向于文旅结合,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多个贫困地区也多有实施,如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当地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结成对口帮扶,安吉“白叶一号”扶贫茶开启了茶旅产业结合的模式。
因疫情影响,线下实践不能由全部人参与,“云实践”方式也对我们的调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使网络再发达,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仅如此,我们与当地人们的一些沟通也没有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短短的三天时间,我们与当地人仅仅是简单建立了认识这一层面的关系,并没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也对我们田野调查的深入造成了困难。
同时,专业知识不足也是影响田野调查的主观原因。在理论结合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使得可行性有所降低。
四、结语
我们的调研点在南达上海新村,居住地周边缺乏再开发利用的土地并且原居住地较偏远是村子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关心其产业选择机制,是因为它比较集中地能遇到了几方面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类是与市场竞争和行情相关;第二类是和成本相关,涵盖产业周期长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第三类是和传统选择相关,包括养猪和打零工都被认为是并不太难的、较稳定的和优先选择的、但基本只能维持收支平衡的家庭及青壮年的生计方式。
为了解更多村庄发展的可能性,后来我们又相继辗转几个调研点,各取所长、各取特色。水塘社区也是由于易地搬迁、自然灾害两种主要原因搬迁而来形成的新社区。但它能吸纳群众就业的秘诀在于采取“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方式,积极引进企业建设核桃加工厂。曼哈社区扶贫够“精准”的秘诀在于将扶贫车间与优惠政策引入的同时,给予村民技能培训,拓宽富民之路。在解决就业的问题时也注意文旅结合的特色发展路线。平寨社区是是以傣族为主的社区,其利用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褚橙以其与“现代化”接轨的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高端化的褚橙庄园为路发展自身。另外,水塘镇生猪交易市场在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与新平和盛商贸有限公司就该交易中心建设运营项目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为依靠,采用“养殖户+互联网+买家”的模式最大化造福百姓。
就上海新村而言,在目前树已种下、无田可用的情况下,选择新的产业去发展是比较艰难的一条路。以水塘社区为模板的引入“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加工厂是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深加工的意义在于提高产值,再可通过以电商平台扩大销售面、提高销售额的方式来达到进一步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深入拓展、延伸的新选择、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党耀国,刘思峰,翟振杰.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数学模型[J].经济经纬,2004(06):38-40.
[2]彭建文,王忠诚,齐正军.特色产业选择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01(03):94-96.
[3]孟庆红.区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基于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政策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3(09):35-39.
[4]黄勤. 论区域主导产业[D].四川大学,2002.
[5]胡建绩,张锦.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04):38-43.
[6]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曹征海、潘照东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7]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详、张军扩、胡和立、叶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成德宁.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学家,2012(08):52-57.
[10]吕国范. 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2]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学刊,2015,35(04):158-162.
[13]胡海,庄天慧.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08):68-76.